|
妙法ヶ岳から雲取山へと続く稜線を見る 從妙法岳眺望通往雲取山的稜線 |
|
日本に帰国し今回は雲取山を一泊二日で登った。学生の頃、今は廃止になった三峰のロープウェイ駅から雲取山荘へ荷担ぎボッカのアルバイトをしたことがある。夏合宿縦走の前に、訓練と資金稼ぎの一石二鳥の仕事であった。それから四十数年、登山装備や山荘は新しくなり、登山人口も変わったが、そこには変わらぬ懐かしい山があった。思い出の道を歩いた記録は、中国語で記述します。
==============================
|
山頂上的筆者 |
東京都境內之最西部,與山梨縣和埼玉縣界線上竪立著海拔2017m的雲取山。位於秩父多摩國立公園內的此座山,從離此座最近的登山口爬上也需要幾小時,除非你是勇腳跑步或願意摸黑下山,當天來回是困難的。雲取山山上有山莊可住宿,大部分的登山客在山上住一晚而花費兩天走完行程。雲取山山頂下的山屋本來有兩家,後來一家廢業另一家雲取山莊留下來營運。
|
費時兩天由北往南縱走 |
就是這家山莊,我在四十多年前學校暑假時當揹工將各種各樣的貨物運上去的山屋。如今所有貨物以直升機運送到山上,當時則還是運送貨物全靠人力。記得當時我揹將近四十公斤的貨物,例如罐頭飲料,大米等;打工費也算不錯的。我屬於學校登山社團,每逢休假就去長途登山活動,包括南北阿爾卑斯山脈縱走等,這種打工又能當做事前訓練又可賺到錢,是一舉兩得的好工作。
|
縱走路線位於東京的西端 |
離開學校開始工作後,我幾乎沒去爬山,這樣三十多年過去了。三年前我的工作生涯告一段落,自由時間多了之後,我又開始爬山。這次回去日本前,我安排去雲取山,住宿雲取山莊一晚,想觀察這幾十年的變化的同時也回憶一下那時的情景。自從我當揹工起算已相隔四十多年了,果然發現變化;最大變化是登山人口大增,登山客層也變化,就是女性登山客增加了許多,年青父母帶這小朋友爬山也相當多。使用材料的進步使得登山裝備變輕許多。盡管如此,雲取山的山容依然宏大,那些懷念的山景還在那裏呈現在我眼前。
第一天:五月四日 東京 - 秩父 - 三峰神社 - 雲取山荘
|
第一天行走高度表 |
|
西部鐵路秩父線@東飯能 |
搭乘JR八高線至東飯能轉乘西部鐵路秩父線。此次同行朋友W先生在此會合。今天是日本的大假期黃金週的一天,客滿車廂裡的乘客大半都是登山客。此條秩父線是經過奧武藏山區,在沿途站相當多的乘客下車。9:00我們抵達終點秩父站,下車再前往站前的巴士總站。開往三峰神社的巴士站牌前已有排隊長龍。一輛巴士就不夠乘坐,巴士公司多開三輛臨時加班車,我們能夠搭上第二輛。在五月的舒適藍天下巴士行經美麗山谷間,路旁還看得到櫻花。一過秩父湖人造水庫的橋樑,巴士就往三峰神社爬起陡坡。10:30,抵達神社車站一小時半的巴士之愉快旅程便結束了。
|
秩父巴士總站的長排隊 |
|
路旁的杜鵑花 |
|
奧院參道鳥居 |
|
奧院參道第二鳥居,右路是雲取山步道 |
|
參道旁的杉木排列 |
11:13來到另一個鳥居,也是岔路口,我們取左前往妙法岳。直走則是直接往雲取山的步道。古老的石樁說明道路方向。我們前進雲取山的山徑前先往返奧之院神社一趟。有規模歷史的神社有主神殿也在其後面更深的地點有奧之院,三峰神社是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之知名大神社自然有其奧之院。通往奧之院之參道行經高聳粗大的兩排杉木中間,出來走在山腰慢慢地升高。從叉路口上來大約二十幾分,又出現粗壯的石造鳥居。從此山徑爬上陡坡,在中間經過另一個鳥居,11:55爬到奧之院。建在獨立山峰妙法ヶ岳山頂(海拔1360)的奧之院是很好的展望點:在五月初開朗的晴天下,很明顯地看到我們即將行經的山稜,其最遠處隆起我們目的地雲取山的山頂。
|
參道第三鳥居和涼亭 |
|
妙法岳上的奧院 |
除小型神殿祠等神道祭拜物件外,秩父宮登山紀念碑立在山頂之一角。秩父宮是故昭和天皇之親弟弟,曾在1925年造訪過台灣。由原路下去一半再由另一條路下去銜接通往雲取山的山徑。路標表示往雲取山還有8.3公里。黃金假期的今天,一路上我們遇會好多下山中的登山客。12:52走到有炭窯遺址的炭燒平(海拔1380m),旁邊有凳子,我們順便休息用午餐。山徑從此平台爬起陡坡,隨著高度上升林相則從杉人造林轉為闊葉山毛櫸(ブナ)林。這個季節的山毛櫸還沒生出樹葉,仍然呈現冬天無葉樹枝的模樣。此種情景在台灣很少遇見的。
|
地藏石像 |
13:37爬到地藏峠叉路,在新建的大型路標旁還留著昔日的路標石樁,表面有目的地的刻字,也有小型地藏石像。就像台灣的土地公一樣,當時行經此地旅客向地藏祈求路途平安。如今山稜下貫通隧道,開車可通往兩地,只有登山客才經過此地。繼續爬上見到剛開花的馬醉木在路旁,也小丘上的公共廁所,13:53我們來到霧藻ケ峰(海拔1523m)。小平台上有小屋,其前庭上有木凳,我們坐下來休息一會。據附近的說明,此稜線上的小山頭原來被叫做燕岩,曾在昭和8(1923)年秩父宮來訪時,給予此名。岩壁上嵌有他過世後由當地秩父山岳會刻字的紀念石板。
|
雲取山莊 |
|
山莊的晚餐 |
|
很擁擠的房間 |
第二天:五月五日 雲取山荘-雲取山-小雲取山-奧多摩小屋-鴨澤-冰川-東京
|
第二天行走高度表 |
|
夥伴W先生在擁擠的食堂裡喔用餐 |
4:00左右起床,4:30在山屋食堂用早餐。戶外前庭上的住客很多,他們等著日出光景。我們在5:10出發。早晨此刻氣溫相當低,起步沒多久就發現路徑上的殘雪都結冰。我們馬上拿出來冰爪穿上去。爬上於以鐵杉為主的森林中大約二十分鐘,我們抵達寬闊的雲取山山頂 (海拔2017m),也是東京都的最高點。其高度不如長野縣等的高山,相隔幾十載後的再訪則給我衷心的感動。又冷又強的風中,我站在山頂觀望周圍重疊的山巒一陣,回憶起年輕時的心情...
|
俯瞰山屋前庭:背後是昨天縱走來的山峰 |
|
裝好冰抓 |
|
結冰的山徑 |
|
往山頂踏冰雪路而上 |
|
雲取山山頂基石 |
後續走的山徑都不需要冰爪,我們脫下冰爪,6:06便下起雲取山。山頂下有避難山屋,我們順便停在門口觀看室內,裡面只有一個山友還在。沒有管理人的避難山屋既沒有寢具,又沒有伙食服務,欲宿者就要自備睡袋伙食。室外門口旁的氣溫計表示3度。站在門口往南觀望,眼前展出我們即將要走下去的漫長石屋根(山稜)。此山稜所被稱為石屋根是因為稜脊上有兩座"石"字山名的山峰,例如七ツ石山。
|
避難山屋 |
|
俯瞰即將走的石屋根稜線 |
|
下去石屋根縱走路 |
此條稜線路很寬闊,路旁的樹林也較少很明亮,是我心目中最代表奧多摩山域的路線之一。四十多年前我加入學校登山社之後沒多久來走訓練活動也是奧多摩山域的山峰。一邊走一邊回憶起當時的情景。7:04經過奧多摩小屋和周圍紮營的帳篷,再繼續下去稜線ブナ坂(山毛櫸坡道)、7:29走到往鴨澤的叉路口(海拔1697m)。所謂的石屋根路線,經過七ツ石山、
鷹ノ巣山、六ツ石山等山峰可走到冰川(現改為奧多摩),不過需要幾個小時,我們由此離開稜線路開始下山。
|
行走奧多摩小屋附近 |
|
轉往鴨澤的ブナ坂叉路口 |
|
下去七ツ石山的山腰路段 |
往鴨澤的山徑繞行七ツ石山的西面和南面的山腰,路徑周圍的闊葉樹枝都還沒長出葉子,在灰色的天空下顯得寒冷寂寞的情境。8:03經過通往七ツ石山屋的叉路口,再下去銜接往南延伸下去的支稜。沿途上遇會不少爬上來的登山客,其中也有小朋友的一家人。8:30左右山徑又離開稜線上而行經西側山腰,高度也降到1400公尺以下。周圍的闊葉樹枝上有嫩綠的樹葉,看似遲遲來的山上春天至少來到此處。
|
小小石祠和石碑 |
|
走一段柏油林道 |
|
石屋根主稜線已經又遠又高了 |
|
走進鴨澤村落 |
|
開往澳多摩站的巴士 |
下山的登山客也不少,站牌前已經有長排隊。10:50開往奧多摩火車站的巴士來到,出發時車上滿座也有站立的乘客。大約一小時的車程來到奧多摩火車站。時間還早也很快就中午,我們決定先去附近的洗澡堂洗掉兩天的汙垢,再去附近的餐廳用餐。如此先洗澡再上車,日本爬山活動後很普偏也添加樂趣。用餐後走回到火車站,搭乘14:00多的電車回去各自的家裡結束兩天的山旅。
|
下山後洗澡的奧多摩玉翠莊 |
----------------------------------------
|
鴨澤村的櫻花 |
四十多年前我打工揹東西上下的雲取山,另外在登山社活動中爬上的雲取山,過了幾十載依然還在。我們當揹工時期是夏天七月份,路旁都是翠綠葉片不像這次的無葉樹枝的環境.不過還能夠讓我回憶起當時的片刻情境,朋友笑容,揹重東西的艱苦等等昔日的記憶。
雲取山是離東京城市不遠,路況也相當好,山屋等環境也不錯算滿齊全的。台灣山友去東京,如果有兩天的空檔,我推薦去雲取山走一走。
(2022/6追記)
|
K君在福島縣磐梯山 |
半世紀年前打工打了幾天後的一天早上,我們從雲取山莊下去三峰神社纜車站取貨,路上一個山友K君跌倒受傷。傷勢嚴重他的膝蓋骨頭都露出來。於是我們停止工作,我一路陪他回到東京的家裡。我還記得他母親出來迎接他。
|
當時的筆者(17歲) |
我在畢業學校出社會之後,因工作的關係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國外生活,很遺憾沒有再會K君。最近聽到他的訃問。據說他一直照顧母親,母親過世後好像他過一個人的寂寞日子,去年秋天他也逝世了。我的記憶中只留下飄飄然的他年輕笑容。除了打工和登山社的活動外,我與他一起走過很多日本國內山岳路線,如今與他共過的時刻一個一個浮現於我的腦海裡。
我到這個年紀,聽到朋友的訃問是自然道理。當然不知我的生命還有多久,衷心希望能夠活到老爬山爬到老。年輕時開始爬山活動,我希望做到一輩子的登山人。
好棒的登山記錄,Michael さん一定長命百歲,我還要跟著 您爬到99😃
返信削除謝謝!!我希望做到你所講的。
削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