このブログを検索:山名などキーワードを入れてください

2022-06-28

2014年5月8日 日本東京都奧多摩 鋸山 - 大岳山 - 御岳山縱走

鳩ノ巣付近から御岳方向を望む(2012/4)

筆者は、六月中旬に負傷し治療に月単位の休養が必要になりました。このため、新しい山行の記録はしばらくお休みします。以前書きはじめ、未完成のままの記録文が十近くあります。この療養期間にそれらを、当時の写真、GPS及び記録をもとに逐次完成させて載せます。この文章も前回の雲取山に続き、同じ企画の文章です。

筆者在六月中旬受傷,需要以月單位算的休養。因此暫時無法寫新的山行紀錄。不過曾經起筆卻沒完成的紀錄文有十篇左右,我趁此療養期間,憑著當時的相片、GPS等紀錄逐次完成公開。此篇是與上次的雲取山行紀錄相同,將幾年前的紀錄寫完公開的。

The author got injured in mid June and needs several month of healing and recovery . Because of this, I am not able to issue reports of new activity for a while. There are about 10 articles that I started writing but left uncompleted in the past years. I will complete these unfinished records and place them in public one after another. This article is just like the previous one of Mt. Kumotori-yama a record of my past activity.

=========================================== 


三日前の雲取山に続き、同じく奥多摩の山を歩いた。この山並みの末端になる日の出山に二月に雪の中を登った。その時は、雪が深く御岳山へは行けなかったこともあり、今回の山行を企画した。歩いた部分は、これまた学生の頃駆けるように三頭山から青梅線の駅まで縦走したことを覚えている。これも数十年ぶりの登山である。日本の山なので、中国語で記述する。


由左方奧多摩出發走到御嶽山
當今年二月我回國時去爬了奧多摩山塊的日之出山。當時本來要縱走至同一稜線上的御岳山,但積雪太深無法繼續前進而放棄。這次的山行也有想要完成當時未竟計畫的意思。與日之出山相同的奧多摩山區,雪景和新綠的春景,令人感覺到很深刻的對比。日本的四季更有明顯的相差。
大岳山山頂上的筆者
說起奧多摩山區,就與我年輕爬山活動有息息相關。我的高級中學校位於離奧多摩不遠的東京都國立市,我所屬的學校登山社團之日常活動多半在此進行,包括高山行程前的訓練活動,夏季的溯溪,練習攀岩等等都在該山區進行,一年內大概去了二、三十次。離開日本已幾十載,回到奧多摩就有回到家的感覺。雖然人工的要素如交通工具、店家等早就轉變其模樣,山岳自然卻依然還在那裡迎接我。幾天前我與朋友造訪雲取山,這次也是繼續享受奧多摩的大自然懷抱且回想年輕時的情景感受。

-------------------------------

行走高度圖
火車站內的登山計畫登記處
搭乘JR青梅線到終點站奧多摩站,時間是8:40,平日的此刻乘客不多。此站我在四十年前常來時被稱為冰川站,也是石灰石出貨的重要產業車站。如今石灰石產業移走,觀光產業代替昔日風光。火車站的大門旁設有填寫登山計畫書的桌子。我順便填寫計畫路線等資訊就插進於桌子下面的投遞口。從火車站隔壁的巴士總站開往奧多摩山區各地的登山口,今天則不需要搭巴士而直接徒步去登山口(海拔340m)。

奧多摩車站和巴士總站
昭和橋,後方是愛宕山
橋上看多摩川
登山口
陡斜階梯
我往南走馬路一下出來集落,渡過多摩川。過完昭和橋就看到登山口。這是愛宕山公園之入口,路標旁有通往愛宕神社的石階參道。石階很快就轉為土徑在杉木林中上去,其中較陡的路段有木塊階梯。爬上大約10分鐘,來到很直的陡斜階梯,上去階梯就有寬平台(海拔460m),一棟五重塔立在其一角,也有忠魂碑,和平鐘等東西。查看忠魂碑後面有明治37年等字眼,是安慰日露戰爭中戰死的靈魂吧。平台上面的一層有愛宕神社的神殿。其旁有一座小木製神祠,其保護屋頂掛著一張木牌寫著子安神社,是民眾祈求順產平安的神明。

五重塔,石碑、和平鐘等在平台上
子安神社
愛宕神社另一個入口鳥居
鋸山登山口
杉木林中的登山步道
離開神社下去一下,經過有鳥居的另一條參道入口,在9:24銜接往鋸山登山步道。很寬緩坡的山徑行進於柳杉木人造林。右下方透過樹幹間隙看得到多摩川山谷。行走十來多分鐘,坡度增大木塊階梯繼續一段。路旁盛開的紅色和紫色杜鵑讓我忘掉爬升的辛勞。10:00左右山稜寬度變窄,一塊塊的岩石出現於路旁。爬上鐵梯來到天狗小神祠,其旁立著兩座天狗石像(海拔700m)。山徑從此轉為陡峭且驚險的鐵鍊路段。還好裸岩石路段大約十分鐘就結束,又轉為土徑。

杜鵑花盛開
天狗石像
鐵鍊路段
叉路口
10:21來到岔路口,路標標示往鋸山有2.3km。在樹枝不障礙的空隙隔著深山谷豎立著山體龐大的山,應該是本仁田山吧。在此我坐下來休息一下。繼續往鋸山上去,部分經過雜木林也有柳杉人造林。奧多摩地區本來是林業發展的,但已經算是過去的產業。出來杉木林,一直爬上去雜木林中的山徑,11:20看到路中間的三角點基石。不過這不是山頂,又經過往御前山的叉路口下去一下再爬回去,11:35才到了杉木林中的鋸山山頂(海拔1109m)。

對岸山巒
往鋸山爬上杉木林中的階梯路
山路中間的三角點基石
鋸山山頂
由稜線路前往大岳山
在鋸山山頂小休息後,往大岳山下去稜線山徑。透過嫩綠新葉,望得到大岳山和鍋割山的山影。在五月清爽的的晴天下走在新綠山林真是舒服極了,而且山脊路的上下坡不大,步伐不由己地快起來。行徑一段杉木林,12:28來到馬頭刈屋根(山稜)的叉路口。從此山徑往山頂陡峭起來。上坡路經過有鐵鍊的裸岩路段也有木製階梯,12:50爬到寬闊亮麗的大岳山山頂(海拔1266m)。這是今天行程中的最高點。山頂上有幾個登山客,如果是假日人數應該更多。

嫩綠樹葉下的明朗愉快山徑
馬頭刈屋根叉路口,取左前往大岳山
爬上一段鐵鍊陡坡
大岳山山頂
往御岳山下去
13:16我往御岳山下起大岳山。熱門路線的路況相當不錯,不過有部分因太多人行走的緣故,有嫌路面土壤流失需要填補。下來十分左右小神社出現在路旁。繼續下去經過有鐵鍊的裸岩路段。從小神社一直行經山腰的山徑,13:45轉為山稜上的明朗路徑。13:51來到岩石園(ロックガーデン)的叉路口,經由岩石園也可以去御岳山,我則取左經過鍋割山稜線路。緩緩上去明亮雜木林小徑,14;05走到不起眼的鍋割山山頂(海拔1084m)。我在此休息一會。

小神社
鐵鍊裸岩路段
開朗稜線路
叉路口,取左上去鍋割山
鍋割山山頂
奧之院山頂
御岳神社奧之院小神殿
從鍋割山下去幾分鐘,叉路口出現。左方是經過奧之院的稜線路,右方是山腰繞路。取左上去5分鐘走到小小石祠的奧之院山頂。下去一點有神社奧院建築,是舉行祭拜的場所。走到此處,關東平野已經不遠,在前方的包括日の出山等群山之後展現廣闊的平地。只可惜有點朦朧不清。


雙排杉木步道
下去在雙排粗高柳杉之間,15:01來到奧之院的鳥居。再過去一點有一顆壯大的名杉樹叫做天狗の腰掛け杉(天狗座椅杉樹),樹旁的說明表示有350年樹齡。15:04山徑結合由右方從岩石園上來的路徑,再前進兩三分鐘,來到休息平台。有小販店,但平日的今天沒有開。我坐下來前方的桌椅休息一下。

天狗の腰掛杉銘樹
休息平台
神社附近的花
越靠近御岳山神社,越多花朵出現於路旁。15:20走到武蔵御岳神社正殿。前庭的有名櫻樹還開著滿樹花。坐落於山頂的御岳山神社有一千幾百年的歷史,在江戶時代由當代幕府政府被指定為關東地區的西端保護神明,如今來參拜人眾依然川流不息。在空氣清的晴天時能夠看到東京城中心的高廈大樓。可惜春天的藍天含有太多水氣無法看到。

神社附近的花
武蔵御嶽神社
神社境內的櫻花
下去神社的參道石階
神社大門鳥居
15:27下去很宏觀的參拜大道階梯,階梯雙邊排列信者捐款石牌。每個階梯欄杆石樁上都有刻字,就顯示此座神社受到大眾多麼的信仰。下去五分鐘才走到神社大門口鳥居,前方路雙旁是商店和旅館,都是為參拜大眾而經營的。再下去一下,15:41走到索道車站。其實有登山步道可以走下去火車站,但我從來沒有搭過索道車所以這次要試一下。年輕時很自傲地認為搭乘索道車等交通工具只是年老人或兒童才上車的。我到這個年紀,就是那個年老人了。

神社下面的商店街
索道車
果然搭乘索道車好玩,在中間點交會另一部車子,大約6分鐘到山下的瀧本車站。走出來車站下去一下有巴士站。剛好有一部巴士快要開車,16:00上車就出發。十來分鐘的車程就到JR青梅線御岳火車站。等候大約二十分鐘來開往青梅的列車,搭上幾乎空的車廂,在沿途上轉車回老家。
山下瀧本站
巴士站,剛好有班即將開車

-------------------------------
御嶽火車站門口
我的軌跡表示距離大約十二公里,連休息共費時七小時。因為下山路程搭交通工具的緣故,上坡比下坡多。如果逆向走,應該會更輕鬆。這些山峰離東京城市較近也當天能夠走完。路況路標都很好不容易迷路遭難,而且有很出名的御岳神社可順便造訪觀光。如果在東京有空檔一天,這是很值得去走。

就如前幾天走的雲取山山行,這趟山旅也是一種Sentimental Journey。就像畢業後幾十年沒見的同學突然間遇到的感覺,外表當然不相同,但個性內涵還是一樣。我發現人造環境的改變,但那些山的形狀,嫩綠的樹葉,樸素的石像等都沒變。住在台灣那麼久,我的生活幾乎生根於台灣。除非我決定回國過餘生,我再會這些山的機率不大。這次能夠做到這兩趟奧多摩的山旅,讓我很滿意了,彷彿回想到年輕小伙子一天走了三十多公里山徑後的那種自傲的表情...